全球上演“抢人大战”!中加美英新各放大招,哪个国家最具吸引力?

后疫情时代,全球都开始了疯狂抢人模式,一个个可所谓无所不用其极,看完这么多国家的措施,发现字里行间都是“留学生快来”、“高端人才快来”。

今天就带大家来围观一下各国的抢人“大战”,谁的诚意最足,而你又被谁打动了呢?

美国:从全世界抢夺高科技人才

前段时间,拜登政府悄咪咪搞了个大动作。参议院通过了《美国竞争法案》,超过四十名各界精英致信美国国会要求,免除“拥有STEM专业博士学位的外籍申请人的绿卡年度国别限制”。

同时,在3月底,美国开放了许多的加急申请渠道,其中就包括学生签、工作签。

全球上演“抢人大战”!中加美英新各放大招,哪个国家最具吸引力?

英国:和国际人才“双向奔赴”

根据多年来的调查报告,英国一直是跟美国不分伯仲的热门海外工作和留学的目的地。加上疫情影响,进一步提升对留学生留下工作及全球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也是英国政府想要的结果。

而在工作签证方面,英国也开放了更多渠道,目前来看效果也不错。

英国在5月6日宣布,自5月30日9:00起,毕业于世界大学前50名的学生,都能申请高潜力人才签证(High Potential Individual Visa)。简单来说,只要是从世界大学前50名毕业的学生,都可以在无公司,无offer的情况下申请一个2年的毕业签证,博士可以拿3年。持该签证的人,可以在英国自由地寻找自己的雇主。

全球上演“抢人大战”!中加美英新各放大招,哪个国家最具吸引力?

新加坡:向国际人才抛来橄榄枝

最近,新加坡政府宣布工作签证将迎来新的变化,推出了“互补专才评估框架(COMPASS)”。从明年9月1日开始,申请就业准证EP的人除了要满足最低薪金门槛,还要增加新的“打分制度”。  

虽然多了一个打分的环节,但其实对于海外求职者来说,反而更容易获得加分。根据当前的COMPASS框架,月薪、学历公司的多元化和本地员工比例都将影响评分,为了获得更高分数,新加坡的企业会更加倾向于招聘国际人才。

全球上演“抢人大战”!中加美英新各放大招,哪个国家最具吸引力?

加拿大:抢人计划层出不穷

事实上,抢人对于加拿大来说从来都是一个常态,以下列举部分今年加拿大推出的抢人计划:

  1. 加拿大境内旅游签转工签该政策本是为了应对疫情期间,由于各国封锁,而被困在加拿大的外籍人士准备的。原意是鼓励这些人,可以在加拿大境内找到雇主,然后办理工签,先在这边开始工作。该政策本应在2022年结束,但现在被延长到了2023年2月28日。
  2. 降低LMIA工签申请门槛,延长LMIA有效期加拿大在4月份,延长了劳动力市场影响评估(LMIA)的有效期,原本LMIA有效期只有9个月,在4月4日之后将延长为18个月。另外,高薪和全球人才类工人的最长就业时间,将从2年变更为3年。同时,还降低了LMIA工签的申请门槛,让更多的海外工人可以通过该方法来到加拿大并工作,最后再移民。
  3. 「联邦技术快速通道」将于7月份重开因为疫情和移民积压的影响,而关闭了的「联邦技术快速通道」(简称EE)将于2022年7月重新开放。本次重新开放之后,可能会应用全新的法案,即允许移民部长挑选加拿大目前稀缺的人才,或者是拥有加拿大急缺技能的人才,这些人才将会成为EE中的优先邀请类。

全球上演“抢人大战”!中加美英新各放大招,哪个国家最具吸引力?

中国香港:优才计划年度配额或再翻倍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她任期的最后阶段又宣布了一件大事:会进一步把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年度配额增加一倍,吸引世界各地的优才来港工作。

按照现在每年4000人的配额,再翻一倍的话香港优才每年的配额会高达8000人!具体的情况可能要等10月份港府发布的施政报告才能下定论。

尽管还没有相关的官方政策发布,但这也透露了香港政府抢人才的决心。

而除了这一重大利好之外,为了促进大湾区的人才流动,特首还表示港府目前正在探讨「扩展非本地毕业生留港或回港就业的安排」,香港的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分校也包括在其中。 这意味着什么呢?未来就读于港校大湾区分校的朋友,也有机会拿到香港特区的身份,而不一定非得在香港本地修读有关课程。 这对于想要通过进修方式拿香港身份,但出于工作、家庭原因,不便前往香港修读全日制课程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

相信在香港移居政策越来越利好,粤港澳大湾区紧密发展的趋势下,未来会为更多内地人才提供移居留港、工作、身份配置的机会!

全球上演“抢人大战”!中加美英新各放大招,哪个国家最具吸引力?

香港身份获取途径

1、香港专才计划

香港特区政府于2003年推出了专门针对内地人才的专才计划,全称「输入内地人才计划」。

凡具备香港特区所需而又缺乏的特别技能、知识或经验的中国内地居民,可根据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申请来港工作。

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并无配额限制,亦不限行业。

2、香港进修移民

  • 年龄21-50周岁;
  • 良好的英文能力;
  • 无犯罪及无不良入境记录;
  • 拥有内地或海外同等专业的学士学位或相关国家认可专业的证书;
  • 来港就读期间,申请人能自行承担本人及家属相关生活费用。

全球上演“抢人大战”!中加美英新各放大招,哪个国家最具吸引力?

香港身份优势

  • 一人申请,全家移民:配偶及18岁以下未婚子女可作为受养人一同申请赴港;符合一定条件,配偶可申请在港合法工作。
  • 经商环境好:香港连续二十年被评估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拥有全球无可比拟的营商环境和世界级基建。
  • 与大陆接轨:与大陆生活无缝对接,无时差,无距离,不用放弃大陆人脉和资源。
  • 税务规划:香港只设三项直接税,利得税、个人薪俸税、物业税,并设有免税额制度以此来减轻赋税。
  • 子女教育:子女可接受两文三语国际教育。
  • 健全的福利:享有与香港公民相同的教育、医疗、社会福利。
  • 无生育限制:在香港出生的子女即可取得特区护照,享有香港永久居民权。

全球上演“抢人大战”!中加美英新各放大招,哪个国家最具吸引力?

全球上演“抢人大战”!中加美英新各放大招,哪个国家最具吸引力?

文章名称:《全球上演“抢人大战”!中加美英新各放大招,哪个国家最具吸引力?》

文章链接:https://www.hkruistar.com/9529.html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所含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投资建议或项目要约。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原创作品内容,版权均属于“瑞达移民”,未经本站授权同意不得随意转载。

上一篇 2022-07-15 18:34
下一篇 2022-07-19 19:28

相关推荐

  • 最新!加拿大移民部公布各类签证审理周期,这类签证审理时间全面提速!

    6月16日,加拿大联邦移民部IRCC公布了各类签证申请最新平均审理时间, IRCC特别说明,目前由于疫情原因,审理时间仅供参考,IRCC也明确表示目前会优先处理不受旅行限制的申请。 1.境内工作签证申请周期:39天 2.境外(中国)工作签证申请周期:16周(112天) 学习签证/学习许可(Study Permit)指以学生身份可以在加拿大境内居住的…

    2021-06-21
  • 干货 | 为什么选择在马绍尔注册离岸公司?附最全注册攻略

    随着CRS的推进,资产透明化正在强力冲击着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结构,资产安全、保护私密、切割风险、收益免税等因素将成为高净值人群的主要需求。 在各国通力合作打击跨国公司和个人的逃避税行为的环境下,企业家们开始选择在离岸避税地注册公司以达到税务筹划、资产保护、海外上市等目的。 全球最著名的离岸注册地有香港、开曼群岛、BVI群岛、塞舌尔群岛、马绍尔群岛…

    2021-09-08
  • 香港最新通关便利措施:这类人士可优先入境内地,上调“来港易”名额

    疫情影响中港两地通关,但9月开学在即,仍有不少于内地升学的香港学生因未能抽中「健康驿站」,或因交通问题等原因,返回内地开学受阻。 港府针对此情况,宣布已与内地不同部门协商,协助本港学生入境内地以入读高等院校。 香港教育局23日公布了协助内地高校港生入境内地的便利措施。 香港学生已被纳入人文关怀通道,可豁免预约入境内地,有关部门也将增加香港学生回内地的通关配额…

    2022-08-25
  • 5月多国出入境政策更新,这些国家全面开放!

    从5月2日起,所有旅行者,无论其原籍国和疫苗接种状况如何,都将被允许无限制入境。希腊卫生部长Thanos Plevris表示,一旦新决定生效,入境旅客将无需出示任何COVID-19证明。 马来西亚宣布,5月1日起,已完全接种疫苗的旅客和12岁以下儿童,入境前后均无需检测,不再需要入住隔离酒店及购买新冠保险。 4月25日开始,在已接种疫苗的父母、继父母、监护人…

    2022-05-09
  • 科普贴 | 外交护照和普通护照的区别有多大?点进来了解一下~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证明公民国籍和身份的第一证件——护照,提到护照,首先要提的就是它的分类,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普通护照和公务护照。 其实,还有一种护照并不为大众所熟知,那就是外交护照,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一起揭开外交护照神秘的面纱,看看这个号称护照中唯一拥有顶级特权的护照到底特别在哪里,又有哪些特殊的权益呢? 外交护照是一国政府依法颁发给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高…

    2021-03-24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86-15813858796
E-mail

电子邮箱

info@hkruistar.com
WeChat
WeChat
WhatsApp
WhatsApp
Telegram
Telegram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分享本页